巴洛克时期音乐3音乐创作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巴洛克时期音乐 第四节巴罗克时期的代表音乐家 意大利代表音乐家 二十、简述蒙特威尔第与“两种常规”的思想? 1、人物简介 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他是介于文...

巴洛克时期音乐  


第四节  巴罗克时期的代表音乐家





意大利代表音乐家




二十、简述蒙特威尔第与“两种常规”的思想?


1、人物简介


蒙特威尔第(Claudio Monteverdi,1567~1643),他是介于文艺复兴时期和巴罗克时期之间的人物。



2、创作分期与代表作品

蒙特威尔第一生共写了八册牧歌,如《亚利安那的悲歌》、《战争与爱情牧歌集》等,前四册牧歌集的创作手法属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而后四册牧歌集则具有巴罗克时期的音乐风格。他还创作了三部歌剧:《奥菲欧》(L'Orfeo,1607),《尤里西斯的返国》(Il Ritorno d'Ulisse in Patria, 1640)以及《波佩亚的加冕》(L'Incoronazione di Poppea, 1642)。他充分利用音乐和戏剧的表现手段,对歌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创作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582-1607年古风格(prima prattica)时期,创作了前四册牧歌和两首弥撒曲。

第二阶段:1607-1614年现代风格(seconda prattica)时期,创作了第五、六册牧歌,不仅采用单纯的对位法,还以数字低音为基础;歌剧《奥菲欧》也写于这个时期。


第三阶段:1614-1643年激情风格(stile concitato)时期,创作了第七、八册牧歌,这时的牧歌带有伴奏,重视旋律、乐器和情感的表现。



3、艺术成就

(1)是意大利牧歌的奠基人,牧歌领域的集大成者。



(2)是写作有情感的旋律,摆脱宗教的束缚的新音乐倡导者。


(3)提出了“两种常规”的思想。他在1605年第五册《牧歌集》的前言中谈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传统,即“古代风格”,可称为“第一常规”(prima prattica),而他自己所采用的新的作曲手法可称为“第二常规”( second prattica)。他强调作曲家在运用“第一常规”时,“和声(指复调音乐)是歌词的主人”,即形式第一,内容第二;而在“第二常规”中则相反,“歌词应成为和声的主人”,即内容第一,形式第二。



(4)歌剧《奥菲欧》是自歌剧诞生后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歌剧,它使歌剧艺术从此进入一个成熟的发展期。

###

二十一、简述A.斯卡拉蒂与他对歌剧的贡献?


1、人物简介


斯卡拉蒂(Alessandro Scarlatti,1660~1725),共写了115部歌剧,是现代歌剧的缔造者。

2、代表作品


以歌剧《皮罗和黛梅特廖》(1694)、《十人团的垮台》(1697)以及《格里赛尔达》(La Griselda,1721)最著名。



3、艺术成就

(1)他是歌剧发展史上重要的作曲家,那不勒斯乐派的创始人。


(2)首创了返始咏叹调(aria da capo),干念式宣叙调(secco)和带伴奏的宣叙调(accomponiato),充分发挥了歌剧作为音乐戏剧的表现力,赋予美声唱法广阔的施展空间。


(3) 确立了那不勒斯歌剧序曲快—慢-快的三段形式,使之成为交响曲的先声。


(4) 创用了巴罗克晚期典型的管弦乐编制:弦乐四声部加上双簧管、大管、小号和圆号等。




二十二、简述D.斯卡拉蒂与他的奏鸣曲?



1、人物简介


D.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1685~1757),是意大利作曲家、演奏家,A.斯卡拉蒂的儿子,共作有555首奏鸣曲以及歌剧、清唱剧和其他圣乐,在古钢琴音乐领域有较大贡献。


2、艺术成就



主要体现在他的555首奏鸣曲上,这些作品实际上是为钢琴而作的练习曲(Esercizi),每首都是两段体的单乐章作品,分别解决一个技巧问题或发明一种音响效果,如快速双音经过句、双手交叉演奏、“挤人的音符”或短倚音(acciaccatura)等。





二十三、简述维塔利?

维塔利(Giovanni Battista Vitali,1632~1692)是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作有大量的声乐作品,他的器乐作品尤其值得关注。他生前出版了四卷合奏奏鸣曲和五卷合奏舞曲,这两类不同的器乐曲后来分别被称为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他是教堂奏鸣曲和室内奏鸣曲的奠基人之一。

二十四、简述科雷利与他在弦乐艺术领域的贡献?

1、人物简介


科雷利(Arcangelo Corelli,1653~1713)是意大利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和指挥家。他出版了5册三重奏鸣曲,12首大协奏曲,12首小提琴与羽管键琴曲等。较著名的作品是《福利亚变奏曲》(La Folia)Op.5,No.12。


2、艺术成就

(1) 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职业小提琴家,确立了乐队中统一弓法的形式。



(2)明确了大协奏曲的乐队编制,将小乐器组设计成三重奏鸣曲的格式,亨德尔和巴赫的独奏奏鸣曲与乐队协奏曲就是在他创作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


(3) 他是第一个完全用大小调体系进行创作的作曲家。


(4)作品《福利亚变奏曲》是最早的小提琴弓法大全。



二十五、简述维瓦尔迪的艺术成就?


1、人物简介


维瓦尔迪(Antonio Vivaldi,1678~1741),他是巴罗克末期重要的作曲家,杰出的小提琴家,对巴罗克音乐走向古典主义时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的作品数量很多,以歌剧、神剧、奏鸣曲和协奏曲闻名,仅协奏曲就有500多首,奏鸣曲也有70首之多。大协奏曲《四季》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小提琴为中心,显示出主调音乐的风格。


2、艺术成就



(1) 对18世纪器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对大协奏曲的定型起决定性的作用,确立了快、慢、快的三乐章结构,赋予了慢乐章咏叹调的特征。大协奏曲《四季》(分别题为春、夏、秋、冬)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标题音乐作出一定的贡献。

(3)首创独奏协奏曲,主要体现在小提琴协奏曲方面,发展了小提琴演奏技术,扩展了小提琴的音区,其中快速的经过句独树一帜。


(4)发展了配器技术,首次把单簧管作为木管组乐器,乐队的很多特殊效果,如弱音器的使用、提琴的拨弦以及乐队的渐强和减弱处理都早于曼海姆乐派。



  

附作品简介

《四季》:是维瓦尔迪于1725年出版的作品,原为12首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第一首到第四首,由于各有春、夏、秋、冬四个标题,于是便组合起来称为“四季”。每一首都由三个乐章组成,采用快-慢-快的结构形式;最特别的是维瓦尔迪还写了四首十四行诗放在四首作品前与音乐作对照,描绘四季景致。维瓦尔迪把18世纪之前无标题的抽象器乐创作转到后来所谓的标题音乐创作上,为后世作曲家开辟了一个新的创作途径。《四季》的内容大致如下:

《春》:第一乐章,鸟儿们以欣喜的歌声迎接春天,春雷预告春天的消息;第二乐章,牧场上牧羊人在牧羊犬旁沉睡;第三乐章,仙女们在牧笛声中与牧羊人翩翩起舞。


《夏》:第一乐章,夏日炎热,人与家畜都昏昏欲睡;第二乐章,在雷声和狗吠中,人们惶惶不安;第三乐章,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冰雹摧残农作物,人们处在惊恐之中。


《秋》:第一乐章,农民载歌载舞,庆祝丰收;第二乐章,甜美的睡眠把人们带入美妙的境地;第三乐章,黎明时分,猎人们带着号角开始狩猎。

《冬》:第一乐章,狂风大作,寒冷的北风吹过面庞,人们在发抖、跺脚和跑步;第二乐章,在炉火边,室内温暖如春,而室外则冰天雪地;第三乐章,描写人们步行在冰上,不断滑倒又站起来的情形。冬天虽然寒冷、寂静,但它预示着新的开始。




二十六、简述塔蒂尼与“合成音”?

1、人物简介


塔蒂尼(G. Tartini,1692~1770),是巴罗克末期和古典主义前期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作有42首小提琴奏鸣曲、135首小提琴协奏曲和50首三重奏等。

2、艺术成就


(1) 1714年发现“合成音”(resultant tones),当时被作曲家本人称为“第三音”(terzo suono)。合成音又分“差音”(differential tone)与“合音”(summation tone)两种,前者由塔蒂尼发现,后者被黑尔姆霍茨(Helmholtz)解释。差音的振动频率为两音之差,合音的振动频率为两音之和。例如g1和c1以强音量发音,两音的差音为392.45Hz(g1)— 261.63Hz(c1)=130.82Hz(c);两音的合音为392.45Hz(g1)+ 261.63Hz(c1)=654.08Hz(e2)。差音与合音均以纯律为准,差音在小提琴和管风琴上较容易听出来,合音则较难被辨认。

(2)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开提琴技术艰深发展之先河。

法国的代表音乐家


二十七、简述吕利与抒情悲剧?


1、人物简介


吕利 (J-B.Lully,1632~1687)于1661年加入法国籍,因一个偶然的机会青云直上,从宫廷芭蕾舞团的演员成长为皇家音乐舞蹈学校的首任校长。他与大剧作家莫里哀(Molière)相识,又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创作了许多用法语演唱的歌剧,成为法国歌剧的创始者。代表作有《阿尔西斯特》、《爱神与酒神的节日》等。

2、艺术成就


(1) 创造出一种被称为“抒情悲剧”(Tragedie lyrique)的法国歌剧形式。


(2)在歌剧中采用了与意大利歌剧序曲相反的“慢-快-慢”法国式序曲。



(3)在歌剧中大量运用芭蕾,服装华丽。

(4)歌剧采用法语,以有伴奏的宣叙调代替意大利式的干念宣叙调,使宣叙调具有歌唱性;歌剧中大部分用宣叙调,很少用咏叹调。###二十八、简述库普兰与华丽风格?



1、人物简介


库普兰(F.Couperin,1668~1733)是巴罗克时期古钢琴音乐最重要的代表作曲家。与德国的巴赫家族相似,法国的库普兰也是一个音乐家族,17-18世纪相继出现了好几位杰出的音乐家,其中最优秀的是弗朗索瓦·库普兰,被誉为“大库普兰”;他的作品涉及弥撒曲、经文歌、康塔塔、室内乐等,写过许多带标题、非组曲结构的小品,立意鲜明,风格清新流畅,具有法国宫廷艺术典雅、细腻、精美、灵巧的趣味。

2、代表作品


《羽管键琴曲集》(四卷)、《莫尼克小姐》、《收割者》、《蝴蝶》等,还有著名的《羽管键琴演奏法》。



3、艺术成就


(1)华丽风格的倡导者。音乐精致、单薄、小巧玲珑、富有女性美,同时也具有宫廷装饰性的风格;他的作品对理查·施特劳斯、勃拉姆斯等浪漫派音乐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2)在羽管键琴的指法、触键方式、装饰音等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尤其对巴赫产生了影响。


4、华丽风格(plant style)



18世纪20年代以后,法国的王公贵族们从追求权利转而追求豪华奢侈、空虚无聊的精神享乐,洛可可(rococo)艺术就是该现象在这个时期的典型反映,它表现为旋涡形的线条和华丽、精致的装饰风格。洛可可风格的绘画作品中,题材多为贵族阶层的享乐生活和男欢女爱的内容;让·安东尼·华多是洛可可绘画的奠基人,代表作为《发舟西苔岛》。受当时宫廷美学观念的支配,与绘画中的洛可可艺术相对应,古钢琴音乐中也出现了这种典雅、细腻、精美、灵巧、富有趣味的华丽风格。华丽风格是古典主义时期音乐风格的先声,随着法国大革命的兴起,很快被古典主义风格取代。




二十九、简述拉莫及其艺术成就?


1、人物简介

拉莫(Jean-Philippe Rameau,1683~1764)是法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音乐理论家。拉莫50岁才走上戏剧音乐创作的道路,他的戏剧音乐包括法国这一时期的各种体裁样式;他于1722年发表和声学教程,奠定了近代和声学理论。


2、代表作品与著述


拉莫共创作了20多部歌剧,代表作有歌剧《伊波利特与阿里西埃》、《卡斯托与波吕克斯》、《达尔达尼乌斯》和古钢琴曲《母鸡》。此外,还著有《和声学》、《音乐理论新体系》、《和声的产生》(1737)、《和声原理论证》(1750)等。



3、艺术成就



(1) 他的歌剧继承了吕利歌剧音乐的特征,没有意大利歌剧中那种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截然对比,以宣叙调为主,在咏叹调中朗诵般的音调亦多于旋律性强的歌唱。



(2) 歌剧的音乐结构同样是独唱、合唱及器乐间奏的结合,芭蕾是其中必不可少的因素;器乐多为分段性插曲,每个小曲自成一体,便于舞蹈的进入;他把法国戏剧音乐固有的装饰性和娱乐性发展到顶峰。


(3) 在和声处理上打破了传统的法则,使用减七和弦,远关系转调;和声化处理和管弦乐的运用比吕利更突出,奠定了他在法国歌剧领域作为吕利后继者的地位。



(4) 著有《和声学》、《音乐理论新体系》、《和声的产生》(1737)、《和声原理论证》(1750)等有关和声学的书籍,阐述了和弦以泛音为基础的理论。他根据泛音原理构建了大三和弦,扩展了和弦的结构:七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提出了“基础低音”的概念以及转位和弦的结构,确认了音阶中主音、属音、下属音在和弦中的支柱关系,从而构建了和声体系,使之成为近代和声学理论的基础。



德国的代表音乐家

三十、简述许茨?


1、人物简介

许茨(H.Schütz,1585~1672),比巴赫早出生100年,是巴赫之前德国最伟大的作曲家、管风琴家。与同时代其他作曲家不同的是,他基本上不把圣咏或众赞歌作为创作素材。许茨有500多部作品被保留下来,它们是融合了意大利风格和德国风格的宗教音乐,其风格为巴罗克晚期的德国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许茨死后长期被忽视,直到浪漫主义时期(1830年前后)才被门德尔松等人重新发现,加以推崇。


2、代表作品



宗教声乐作品《大卫诗篇》、《耶稣复活的故事》、《圣歌集》、《圣诞清唱剧》、《基督临终七言》等。

3、艺术成就



将意大利风格移植到德国传统的复调音乐中,他的宗教音乐作品成为巴赫之前的最高典范,为巴罗克晚期的德国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三十一、简述泰勒曼?



1、人物简介


泰勒曼(G.Philipp Telemann,1681~1767)处在巴罗克时期与古典主义时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是当时德国最重要的作曲家、管风琴家。他注重旋律写作的主调织体而常常抛开精致的对位技法,强调轻盈优美的旋律、明快对称的节奏、不臃肿浮躁的伴奏。他在那个时代被看作是“前卫”作曲家。作有600首意大利风格的序曲,44首受难曲,12套礼拜乐,40部歌剧及一些管弦乐、室内乐作品。


2、艺术成就

(1)提倡音乐要接近民众,要为多数人而创作。



(2)他的创作突出主调音乐的特点,促进了音乐从巴罗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过渡。



(3)从事社会音乐教育工作,培养市民的音乐素质,创立了大学生音乐社团,把教堂音乐搬上市民阶层的舞台。




三十二、简述巴赫的创作和他的艺术成就?

1、人物简介


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1750),德国著名的作曲家、管风琴家。



2、创作分期



一般而言,巴赫的生平可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魏玛时期:1708年,巴赫前往穆尔豪森担任圣布拉修斯教堂的风琴师,次年娶玛丽亚·巴巴拉为妻,后返回魏玛,出任安斯达公爵宫廷乐队的风琴师兼小提琴师,在这里供职达十年之久。他从魏玛时期开始就被推崇为大师。


第二阶段,柯登时期:1717年,巴赫前往柯登,出任雷奥博亲王的乐长并获得亲王的宠信,他的许多名作在这个时期写成,如《勃兰登堡协奏曲》、《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册等。1720年在卡尔斯巴德旅行期间,爱妻不幸去世。


第三阶段,莱比锡时期:1724年,巴赫获得莱比锡市立托马斯学校乐监和托马斯教堂等四个教堂的工作,此后27年一直在莱比锡工作,直到逝世,这期间创作了清唱剧、神剧、受难曲及众多的管风琴曲,同时还为每星期的礼拜提供新的宗教曲目,著名的《马太受难曲》、《约翰受难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二册在此时写成。


3、代表作品



巴赫作品浩如烟海,除了歌剧以外,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无不涉猎。


(1)声乐作品以宗教音乐为主,大多是路德派新教的宗教音乐。创作的近300部教堂康塔塔现存195部,5部受难曲中完整保存了两部:《马太受难曲》和《约翰受难曲》。


(2)器乐作品方面,作有大量各种体裁的管风琴曲,包括众赞歌幻想曲、前奏曲、变奏曲、赋格曲、托卡塔、帕萨卡利亚等。他还把维瓦尔第的小提琴协奏曲改编成管风琴协奏曲和古钢琴协奏曲。巴赫著名的器乐作品为两卷《平均律钢琴曲集》(The Well-Tempered Clavier)、《法国组曲》(6首)、《英国组曲》(6首)、《帕蒂塔》(6首)、《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六首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独奏长笛奏鸣曲》以及重要的乐队作品:4部《乐队组曲》和6部《勃兰登堡协奏曲》等。他最后的作品《戈德堡变奏曲》、《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是300年来复调技术的总结性作品。


4、艺术成就



(1)《平均律钢琴曲集》首次将十二平均律全面系统地运用到音乐创作实践中,有力地证明了平均律的优越性,开辟了欧洲音乐的新天地。


(2)把复调音乐的技巧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音乐的奉献》和《赋格的艺术》总结了中世纪以来的复调音乐写作技术。


(3)高度的复调思维与新颖生动的主调手法并用,使巴赫成为音乐史上一个继往开来的关键人物。


(4)他是钢琴协奏曲的奠基者,并为钢琴演奏中大拇指的解放作出重要的贡献。

(5) 使巴罗克时期的器乐发展到巅峰,如古钢琴作品《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帕蒂塔》,小提琴作品《六首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帕蒂塔》,乐队作品《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5、巴赫音乐的意义


巴赫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音乐表达的更多的是对上帝的信仰,表现的是世界和谐存在的意义。巴赫认为,世界万物都是上帝恩赐的,音乐也是上帝赐予的圣物,因此音乐是与上帝对话,通往天堂的云梯,所以音乐的全部意义在于对上帝的赞美、感恩,通过这种隐蔽的理性方式来感觉上帝的存在。

三十三、简述亨德尔的创作及其贡献?



1、人物简介


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1685~1759)是德国出生的作曲家、管风琴家(1726年入英国籍),在歌剧和清唱剧上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巴罗克音乐向古典主义音乐过渡的重要音乐家。


2、代表作品


与巴赫一样,他的作品数量庞大,采用各种声乐和器乐体裁进行创作,其中歌剧和清唱剧最著名。


(1)歌剧方面:亨德尔是巴罗克后期最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毕生著有40多部歌剧,有36部在英国演出,其中《尤利乌斯·凯撒在埃及》、《塔梅拉诺》、《罗德琳达》、《奥兰多》等较重要。

(2)清唱剧方面:清唱剧是代表亨德尔最高音乐成就的体裁,他写过23部清唱剧,取材于《圣经》和教义内容,用英文创作,广受英国民众的欢迎,其中《以色列人在埃及》、《弥赛亚》、《参孙》最著名。


(3)器乐方面:他的器乐作品的重要性不如歌剧和清唱剧,创作了管风琴协奏曲、两卷古钢琴组曲、大协奏曲等,最重要的器乐作品是两部乐队组曲《水上音乐》和《皇家烟火音乐》。

3、艺术成就

(1)他的歌剧和清唱剧达到了巴罗克时期音乐的巅峰,歌剧中的咏叹调显示了前所未有的技巧,1742年首演于都柏林的清唱剧《弥赛亚》(Messiah)使他蜚声世界,成为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



(2)《水上音乐》、《皇家烟火音乐》是巴罗克时期器乐的杰作,为世人传颂。



4、亨德尔音乐的特征和意义


他的音乐常常注重戏剧效果,以主调音乐风格为主,少用转调,强调节奏重音,以渲染气氛,旋律富有歌唱性,具有宽广庄严的特点。他虽然处在复调音乐发展的盛期,但在写作中十分注意纵向的和声关系,这种创作方式预示了主调音乐风格的到来。





三十四、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与以往的音乐有哪些不同?

巴罗克时期的音乐与以往音乐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巴罗克时期是复调音乐发展的最高峰时期,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通奏低音的应用。


2、巴罗克时期完成了调式体系的过渡,以大小调体系代替教会调式体系,同时,它也是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过渡的时期。


3、歌剧的诞生和器乐的凸现,成为这个时期有别于其他时期最强劲的亮点。



4、巴罗克晚期,意大利音乐的主导地位逐渐衰落,德国音乐的强势越来越明显。


5、教堂音乐的绝对地位逐渐瓦解,音乐开始走向宫廷,走向世俗。



6、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家趋向专业化,分工更细。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