谩谈音乐及配器伴奏音乐创作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首先对您在音乐上的造诣及配器乐理上的功底表示由衷的钦佩,也为您待客的热情而感动。您为我改造的《小城故事》已认真听过【参考您的改动,我已把我的第二声部重新改变、重新...

  首先对您在音乐上的造诣及配器乐理上的功底表示由衷的钦佩,也为您待客的热情而感动。您为我改造的《小城故事》已认真听过【参考您的改动,我已把我的第二声部重新改变、重新设置,对低声部节拍强度也作了重新调整,这样第二声部音量及音色就和整曲更为协调】。一首曲子一两次搞不完美,这我完全是有所心理准备的,要不那些演奏家演唱家怎么还要为一曲中的一点细节,花上几月乃至几年去拜会他们所认为的高手呢?那怕一首小曲,也只有在不断的学习努力中慢慢的完善。

  在对乐曲处理上的不同,一方面缘自于我们用电脑配器的方法不太统一——您可能是专业搞电脑合成流行音乐的,而我却是搞民乐独奏及配民乐伴奏的;另一方面也许因为我们对乐曲的意境理解会有不同。例如对于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的著世名作《二泉映月》,不同的乐手就会有多种风格的演奏手法。有人理解此曲是在写景,有人理解此曲是在写情。同一首曲、一样的旋律,理解为写景的把你带到二泉边,听着潺潺的流水声看着那月高风清景致,其意境就象是一幅画、一首诗,而理解为写情的则把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把一位正在沉重呻吟、及愤懑反抗的主人公活脱脱的展现在你面前,所以同一首曲子就会形成几种风格。当然我认为这并不是坏事,只有这样,才能让音乐这种抽象的艺术形式更加多姿多彩。一个成功的音乐人,一定得学会多种风格的处理手法。从您目前的几首作品“我听到的”来看,配器基本属同类风格的。个人观点。见笑了。

  现在就来探讨一下这首《小城故事》。我个人认为,这首曲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追忆、亲切、诉说的意境,整体给人一个节奏徐缓、旋律平静流畅的感觉。


  首先我简单的来描绘一下这首曲的意境:第一小节是尽量在回忆小城的一切;从第二小节起,则是主人公想到了故事素材后、对旁听者说“我想起来了”;第二小节应属主旋律(在歌曲中这句是二胡独奏);第三至第四小节,则在节奏活跃的伴奏音型中整理思绪;从第五小节起,节奏又平稳下来,主人公开始了她的故事讲述;最后,在听众的向往及主人公美好的憧憬中,深情的结束全曲。(本人只是从音乐形象上描绘)。

  鉴于以上描绘,本人以为《小城故事》这首曲的伴奏或配器不宜过于丰富,应力求简练。第一、二小节绝不配低音伴奏,第三、第四小节恰如其分地在第一个音来一个低音衬托,进入第五小节后,则应随主人公描绘小城风貌的感觉,加入低音声部,但节奏不应太密,也不需太多变化,伴奏声部节奏力求流畅,旋律音型应力求简练稳当,情绪转变时稍作变化。在结束处,伴奏应结合主旋律,尽量表现出主人的亲切及客人的无比赞美向往之深情(不要因绿叶的过于繁茂而挡了红花的艳丽)。伴奏或配器的功能,就象我们穿的衣服一样,一个性格内向相貌属古朴类型的人,上下穿上一身牛仔会是咋样的感觉?又如一个性格外向、开朗活泼、极具现代气息的小帅哥,穿上一身灰布中山装又是什么样的味道?


  言归正传,还回到音乐、配器伴奏上来。历史上多少人写过《摇篮曲》,其中不乏名家之作,然而唯独“舒伯特”那首看似浅显的《摇篮曲》却从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世界名曲。它内在的魅力,就在于音乐素材简练、集中,节奏徐缓、旋律流畅。虽然整曲只用了一个八度音域,没有对比的因素和波澜,却声声催人人睡。再谈到配器,要是用《运动进行曲》的思路风格来配这首《摇篮曲》,那它只有吃力不讨好的命运了。

  最后谈一下我听您配器《小城故事》后的一点浅见(运用的好的地方我就不说了,只讨论不太合适之处):(一)在第一、二小节加低音声部伴奏不太合适,


  (二)中段诉说乐段好象有点过于复杂化(似有喧宾夺主之嫌)【每个人的配器伴奏不一定一样,但总体音乐形象还是应该参照邓丽君歌曲为依据(若能和乐曲作者达成共识当然更好,但本人还未修练到那种境界)】,


  (三)进入诉说二小段后主旋律运用长轮音总有点儿别扭。以上仅为浅析之见,也许因为我对民乐的偏爱,以及对电脑配器的学习刚刚起步,许多分析纯属个人观点,别太介意,,但是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再见!


###支持和提倡这种深入而有益的讨论!


这可能是目前论坛里最长的一篇帖子,也是内容最为专业的帖子。
对如此深入而又有益的讨论,我们应热情肯定,并予以坚决支持!

特献上鲜花一朵,欢迎众位乐友参加这样的讨论!###楼主这种细致认真的学习精神,的确值得我学习,只有这种求知的态度才能快速提高水平。向您学习!!###向楼主学习!

    分享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