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录音技术分类 HDCD、DSD、SACD、XRCD、LPCD、K2乐界资讯

作者:未知 来源:未知 浏览:
LPCD:艺术感觉+高新科技 雨果创办人、著名录音监制、资深音乐家易有伍先生积35年音乐实践体会和20年录音制作经验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它凭借一整套独特的技术处理,让你能在普通...

LPCD:艺术感觉+高新科技
  雨果创办人、著名录音监制、资深音乐家易有伍先生积35年音乐实践体会和20年录音制作经验研究出来的最新成果。它凭借一整套独特的技术处理,让你能在普通CD机上得到LP密纹唱片的仿真音质感受。
  易先生研究LPCD由来已久。20年来他亲自担纲的录音产品不下300余辑,但每每把音乐录音产品和母带比较,他都觉得存在听觉上的差异和区别,总感到美中不足,便思考解决办法。怎奈一个“忙”字了得!直到2003年推出两张LP后,才着手对现有的CD、XRCD、SACD等分析研究:为何CD与LP有如此大的听感区别?
  普通发烧友们都认为,和LP比较,CD (普通CD、24KCD、 XRCD、 SACD、 DVD-Audio等)音色偏紧,令人产生紧张和压抑感(用大音量听尤甚,让人不能长时间集中欣赏音乐与音响),高低频两端延伸有局限,高频生硬,低频缺乏弹性,能量感薄等等。易先生也是LP迷,当然有同感,但他确信只有在反复监听自己的录音产品后才能找到答案,才有绝对的发言权。
  现有的CD加工生产线制造出来的CD产品,在把母带加工成CD产品期间,数码格式需转换5-6次:母带-母盘CDR-玻璃模-金属模-压碟-CD。特别是最后两道损耗性工序,对音质影响最为严重。压碟过程同时就是盘片音质不断劣化的过程。这多次的转换对音质的劣化程度,可用简单的计算机烧录试验来说明,把拷贝了5-6次的碟和原CD比较就知道了。发烧友都知道,无论是LP或CD,买头版碟比较靓声,原因就在此。
  如何让一直关心支持雨果的发烧友们享受到更高保真的靓声音乐?易先生针对上述缺点和数码失真问题,把LPCD的研究开发分成两大部分:

一、LPCD母带制作
  应用雨果自行开发的音频处理系统,(A) 把原仿真母带用最高精度格式转成数码格式;(B)把原数码母带升频至现有最高精度数码格式,并仿真化处理,之后在高精度格式化的数码系统里精细微调母带的能量密度感、动态、频宽等,最后才转成CD格式16Bit/44.1KHz。在数码处理的过程中,整个系统工作在高纯度的电源和军用级高精度的数码时钟下,并且运用自主开发的抗振设备对各个组件进行严格的抗振,确保处理过程真正的零失真。
  但顶级的设备还只是有利的工具。母带制作最根本的是一个应用技术进行艺术加工的庞大工程,是制作人员技术能力与艺术修行的体现,而不是纯技术式“过机”处理那么简单,过程非常复杂和烦琐,制作一辑母带需时约20小时!

二、碟片的制作
  主要针对减低CD机内的数码读取系统的信号失真和纠错系统大幅度“纠错失真”。通过特殊处理的材料和加工程序减少激光光束散射,加强集中激光光束的读取能量和输出信号的精度,增强盘片转动的稳定性,减低抖晃率,减轻伺服系统的工作压力和由此形成的信号失真。历经试验,最后LPCD采取了以上最直接,也是最麻烦的方法。呈现给你的是一张比一般母盘制作还要精细数十倍的母盘品质的产品,独特的工艺使它不会有压铸损耗和格式转换音质劣化的问题,特殊的材料也能让LPCD保存更久远。雨果除了自行出版,也会为其他制作出版商代加工生产,但必须具有高品质的录音水准。LPCD产品规格分为LPCD33和LPCD45,LPCD33是特殊加工处理的CD产品;LPCD45是录音水准顶峰代表的产品,也是CDR母盘规格最高的。消费者要先确认所使用的CD唱机能否播放CDR。
  现在,您可以不用服侍LP唱机,不用再受噪音、抖摆率等的虐待却能享受到非常高端LP系统的声音。朋友,好好享受LPCD美妙的音乐和音响吧!
K2HD:
CD自1980年面世至今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以今日数码科技的水平回首当年,CD的规格差强人意。事实上,CD初面世时的音响有如指甲刮沙纸般的尖锐刺耳,令人闻声胆丧!当然,厂家也不是耳聋的,在过去二十余年,数码科技不断地完善,从CD转盘、数码时基至解码器都取得大幅度地改进。
由于CD规格的局限,要得脱胎换骨的改善,就必需改头换面。于是,Philips与Sony在1999年携手推出了全新的光碟制式――SACD,无论规格或音质都比CD更为优越,可惜的是SACD叫好不叫座。八年后的今天,CD仍是市场的注流,而SACD光碟的数目少得可怜!身为SACD的开山鼻祖,Philips与Sony似乎后劲不足,近几年都不见新机种的推出。
要享受SACD的音响,当然得添置SACD机;相比之下,JVC的改善方式则温和得多,它所开发的XRCD及XRCD24都是以重新处理母带的方式改善音质,不会面对兼容的困扰,在任何CD机上都可以播放。
2004年,JVC的母带处理技术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它居然可以在CD的规格里,承载频宽高达100kHz,分析度高达192KHz24-bit的高密度数码信息。K2HDMastering技术在日本国内试用了三年多后,JVC认为技术已经成熟,于是邀请FIM的老总马先生到东京体验K2HD的威力。
为了一探K2HD Mastering有多少斤两,马先生带着《江河水》的母带,千里迢迢地飞到东京踢馆。结果一比之下,无论是XRCD24或母带,全都败在K2HD手下!马先生大惊失色之余,心花怒放!原因是他已预见在未来的数年里,K2HD Mastering将会是发烧碟的主流。于是当机力断,一口气预订十五张K2HD碟的时间表;对于向来慢工出细货的FIM而言,这还是破天荒第一次!
马先生早年纵横香港音响界数十年,是位深具影响力的教父级人物,K2HD究竟有何魔力,能令见惯大场面的马先生如此激动呢?据马先生表示,K2HD音效之佳是他一生未曾有过的突出经验,令他非常兴奋!他认为K2HD已超越音效的层次,而是一种聆听的感受。这种鲜有的感受,令人浑然投入到音乐里,与演奏者的内心感情产生共鸣,与音乐融汇为一,完全忘记了音效。
为了让喜欢音乐与音响的朋友先听为快,FIM首先推出了This is K2 HD Sound精选碟,挑选了十六首风格迥异的乐曲,包括了:管弦乐、器乐、人声、爵士乐等,全面展现K2HD的威力。当乐声响起,你将发现K2HD的音响竟是如此地从容自然,声音的密度及清晰度很高,音符被一层空气所笼罩着,空气感盎然。活泼生动的音响,普通CD根本不能相提并论!
继Thisis K2 HD Sound之后,FIM计划出版的K2HD碟,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录音、名演奏,其中包括了Cantate Domino,Nowthe Green Blade Riseth,Jazz at the Pwanshop及AntiphoneBlues等,一想到这些经典录音即将以目前最佳的K2HD方式处理及面世后,肯定令全球发烧友雀跃与期待!
不知不觉间CD(Compact Disc)激光唱盘问世已有十几年光景了,像笔者一样收藏了数百甚至数千张CD的音乐爱好者、发烧友不计其数,然而在新世纪伊始,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CD的变种(或称增强版CD)、SACD、DVD-Audio已经逐渐形成三雄争霸的局面。作为 消费者应何去何从?本文将与大家一起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CD为什么要被陶汰?44.1KHZ、16BIT的数字化采样导致的的丢失性失真是以往数码录音的缺陷,这正是普通CD的一个根本的问题。16BIT的CD的动态范围只有40-50DB,高频颗粒感与微弱的讯号丧失令发烧友无法忍受;此外A/D和D/A转换所引起的添加失真,44.1KHZ、16BIT的数字化采样导致的的丢失性失真是以往数码录音的缺陷。在世纪末,对于Hi-end级发烧友来说,最靓声的音源媒介毫无疑问仍然是早已淘汰多年的模拟LP黑胶唱机!虽然要忍受诸如性噪比差、易用性低、成本极高等缺点,但高级LP系统回放出的声音确实是要比CD甚至现在的SACD、DVD-AUDIO动听的多,无论是同价位产品的A/B切换对比还是追求音乐韵味的发烧友,LP仍是最佳选择。但时代是需要进步的,如何改进普通CD的音质、如何全面超越LP的音质尤其是LP的音乐生命力成为新的课题。显然已经诞生近20年光景的CD已显廉颇老矣!CD之后听什么?什么是最佳选择?本文不会给你答案,但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
一.延续CD发烧生命的使者
  1.壮志未酬身先死-HDCD:HDCD的全名是HIGH DEFINITION COMPATIBLE DIGITAL,中文名是高清晰兼容数码CD。HDCD诞生于著名的美国太平洋音响软件公司,自1986年起开始研究,至1992年终于开发出一套复杂的编码技术从而提高了CD的音质。你可能已经听说过HDCD或拥有许多HDCD盘片,也可能经常在一些C D唱机甚至盗版CD上看到HDCD的标识,可到底什么是HDCD呢?您可以使用高级的Hi-end级CD机,这样即使播放普通CD也有极其出色的效果,如世界著名音响公司马兰士的旗舰产品CD7(定价40000元人民币左右),这是一款16BITCD机,但它的重播效果依然出类拔萃,因为它的A/D、D/A、转盘、电源等等设计不计成本、出类拔萃。但我们不能否认原始的44.1KHZ、16BIT的数字化采样导致的的丢失性失真既数码录音过程中的损失是极大的。HDCD既是针对CD这一弱点提出的改进方案,HDCD可以说是从录音到再生的完整技术,录音时以一个高品质的A/D转换器为开端,其规格高于16BIT/44.1KHZ,其后再以11只摩托罗拉DSP56001处理器运算。运算的程序基于音响心理学与听觉生理学,同时兼顾机械原理,数码讯号在这里分成两部分,人耳能感知的信息被编码为PCM数码信号,另外一部分被编码成隐藏的控制信号。当使用带有HDCD 解码的机器播放HDCD编码的软件时,隐藏的信号会启动解码器的解码功能,机器的显示窗口的HDCD指示灯点亮,信息被准确的还原出来。这一信号随后以20BIT信号取样方式输出到唱机中的D/A转换,就会获得更自然、低失真与高动态的声音。优点:比较一个用HDCD编解码的母带和一个传统的16bit/44.1kHz版本的母带,HDCD可以得到更多的细节解析度;音色的还原也更加准确;高音部分更加平滑,也少了许多人工的痕迹;更宽的动态范围;大动态和复杂的章节更有透明度;更宽广的声场;当其他大音量的乐器演奏时,可以更好地聆听小音量乐器的精微演 绎。如果对HDCD比较感兴趣而自己的CD播放机又支持HDCD解码的话,可以视听以下三张CD作为参考:1.FIM(First Impression Music) Audiophile Reference 4(见图1) 以HDCD技术加上24K金CD作为主打招牌的"一听钟情"公司曾是HDCD技术的坚定支持者,Audiophile Reference则是HDCD中招牌的招牌。2.RR(Reference Recoding)TUTTI!(见图2)国内俗称"无敌天碟"的就是它了!既然敢称为"参考级录音",当然是实力非凡了,不但录音靓到极点而且动态范围之巨大骇人听闻,如果自认为器材够档次却从没试过这张碟的话,恐怕会被人笑话的哦。 3.马可波罗公司的吕思清版《四季》(见图3)中国小提琴大师吕思清用6把价值上亿的名琴演绎维瓦尔第的传世名作,加之马可波罗公司顶级的录音器材、24K金盘、HDCD技术辅佐,造就了这张演录俱佳的发烧名盘。
缺点:什么样的人需要HDCD?!从目前的市场状况看,HDCD前景堪忧,甚至已经在发烧友和音乐爱好者中沦落为鸡肋的角色。HDCD刚推出时受到了大家的肯定,但由于受到日本厂商抵制以及缺乏DG、DECCA、飞利浦等国际唱片巨鳄的支持,加之欧美Hi -Fi器材厂商生产的带有HDCD编码器的高级CD机越来越少,因此逐渐失势。近几年采用HDCD技术的国产Hi-Fi CD机倒是很多,前两年炒得也较火,甚至许多几百元的国产DVD也号称支持HDCD解码(效果之差可想而知!)……笔者前些年购买过2款国产HDCD播放机,分别为山灵CD-S100(见图4)和原创A9(见图5),单纯从音乐欣赏角度考虑,个人认为在低价位Hi-Fi CD机中HDCD功能显得无所适从。目前在发烧友中基本形成了"带HDCD解码功能的国产DVD、CD机均是入门级的骗人玩意"的概念,虽然有失偏颇,但市场的否定决定了HDCD的未来将是走向灭亡的。
  2.叫好不叫座的另类王者-XRCD:上文提到,导致HDCD市场推广受阻的最大原因之一就是需要带有HDCD解码功能的CD播放机"硬解压"。日本JVC公司的XRCD此时应运而生,并号称完美的16位CD。XRCD不同于HDCD,它不需要任何附加设备,在任何一部唱机上都能表现出CD的最高音响效果来。JVC开发的K2接口,包括了Mastering设备、制造工续、硬件与理论等多方面成果,数字讯号经过K2接口,最大的作用是降低时基误差既发烧友常说的Jitter失真。事实上唯有真正降低时基误差,才能得到正确无误的数字讯号,这也是K2接口的最大功效。在数字化过程中,JVC把讯号储存在Sony的PCM-9000MO光盘上,最后一连串的K2编码,以及K2刻盘、压片,全由JVC位于横滨的工厂内进行,中间绝不假手他人。透过SDIF-2传输(Sony开发的数字传输技术,JVC认为比工业标准的AES/EBU更好),以及尔后的每个环节,JVC在时钟位准与电源净化上都下了很多功夫,确保数字讯号不受任何干扰。K2所用的20位,128倍超取样A/D转换,动态范围可达108dB,总谐波失真-96dB,有效频宽范围内频率误差小于0.05dB。在完全一样的音响系统上,XRCD很明显在透明度、高频的圆滑延伸、立体感与珠圆玉润的质感等方面,要胜过原版的CD。与一些粗制滥造的HDCD截然不同,XRCD绝无那种阳光夺目、高频过亮的现象,既 拥有超越普通CD的解析力,又带来了更好的音乐感,那些乐器、人声的棱角被修整得平顺无比,难怪无数胆机(电子管功放)、LP(模拟唱盘机)爱好者也对其刮目相看!优点:"不食人间烟火"XRCD共经历了3代发展,分别为XRCD、XRCD2和XRCD24,其中笔者在亲耳聆听过XRCD2版《邓丽君十五周年》(见图6)后毫不犹豫将其买下,酷似LP的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声音让人足以忘却200元/张的"天价"带来的肉痛!
二.未来音频之王
  1.新构架、新阵营、新价格--SACD:SACD(Super Audio Compact Disc,超级音乐压缩光盘片)是日本索尼和荷兰飞利浦(原先开发出CD光碟的两家大公司)再度联手研制出的新一代数字音乐光碟,相对于HDCD、XRCD甚至DVD-Audio的"换汤不换药",SACD可谓音频届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虽然SACD和CD均采用120MM直径碟片,但SACD的信息容量已大大增加,由CD的650MB增加到4.7GB+650MB或8.5GB。SACD采用了一种新的信息编码技术DSD?DIRECT STREAM DIGITAL,即直接流数码。这种编码技术使音频编码和解码过程得到简化。与CD所采用的线性脉冲编码调制PCM PULSE CODE MODULATION相比,可减少录音过程中的很多失真。DSD采用1BIT量化精度,对录音信号作连续脉冲调制直接录音,而它的取样频率又高达2.8224MHZ,是CD的64倍,因而不需在录音和放音过程中附加滤波器,减少了数码处理过程中的失真。由 于信息数码处理过程中失真的减小,SACD输出的音频信号与输入的模拟信号非常接近,重放频带宽度达100KHZ,是CD格式的5倍,动态范围也由CD的98DB提高到120DB。此外SACD采用PSP PIT SIGNAL PROCESSING,即PIT信号处理技术对版权进行保护,防止盗版和非法复制。SACD采用的PSP保护技术包括不可见水印,可见水印,内容加密等。理论上,SACD的频响可延伸至1.4MHz,然而在实际应用上则限制在100kHz之内。1bit系统是利用串联的数字比较器传达各音频信号取样电压与设定值的差异,其优点是1bit数模转换器仅需使用一个低通滤波器,在硬件方面的技术要求远比多比特的转换器更为简单,但仍能获得高保真的原音重现。SACD可以同时记录74分钟六声道的音乐,以及兼有两 声道74分钟的CD音乐,以便与目前的CD唱机相兼容。目前唯一能与SACD相抗衡的是DVD-Audio,但其格式仅是原来CD与DVD格式的扩充而已,亦即其取样率/量化精度由原来CD的44.1kHz/16bit向上提升,变成从二声道的最高取样率192kHz/24bit直到六声道的96kHz/24bit等。从SACD和DVD-Audio这两种格式可知,它们彼此最大的区别就在于1bit和24bit的数字技术应用上的不同。未来发烧友的主流选择:SACD阵营目前已经推出多款高性能SACD播放机,日本的SONY、马兰士、金嗓子,法国米格等等Hi-end厂家均已有各种规格、档次的成品机问世,国内发烧厂商亦是大跟SACD之风,新德克、山灵、钟神、欧博等已经先后推出了自己的SACD播放机,甚至如先锋6550这样的中档DVD播放机也已经全面兼容SACD播放……软件支持方面SACD也明显走在 了对手前面,DG、拿索斯、Telarc等近期均有大批SACD软件上市,图11即为FIM著名的SACD软件《江河水》,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的SACD软件均含有CD播放层,即使用普通CD机亦可播放,这对于DVD-Audio阵营来说又是一个优势了。笔者个人认为SACD最有可能继CD之后成为纯音乐欣赏制式的王者,而DVD-Audio似乎更适合多声道的视听玩家。
  2.皇家血统、正宗接班人-DVD-Audio,DVD-Audio是由DVD Forum Audio Working Group(WG-4)与International Steering Committee共同制订的规格。从外表来看,DVD-Audio同CD一样,单层单面DVD-Audio碟片可存储4.7GB的数据,大约是CD碟的7倍。如果以 CD44.1kHz/16bit的格式存储两声道立体声的话,存储时间可达400分钟;如果用线性PCM96kHz/24bit的格式的6声道,或是以难以置信的192kHz/24bit的格式存储2声道的声音,存储时间为74分钟。逼真的细节再生,意味着能够通过DVD-Audio获得完美的音响效果和真实度。DVD-Audio不仅能够播放2声道的超高保真音响,还能播放线性PCM 最多6个声道的环绕声音响(96kHz/24bit)。超越CD的高音质和如同音乐厅般的全方位立体声环绕音效,实现了全新的音乐空间再生:DVD-Audio能够再现宛如坐在观众席上充满现场感的声场空间,让您感受置身音乐会现场的浓厚氛围气息。DVD-Audio引以为豪的最大192kHz/24bit的取样频率,可完美再现演奏现场的真实感。由于频带扩大使得再生频率接近100kHz(约CD的4.4倍),因此能够逼真再现各种乐器层次分明、精细微妙的音色成分。而且量子化比特数最大为24bit,确保了约100kHz再生频率的最大动态范 围可达144dB。DVD-Audio实现了比CD高约1000倍的高解析能力。此高频分量确保可播放20kHz以上的音频信号(影响人在可听范围内的感觉)。由于能够把原音波形非常接近真实的记录和再生,所以不仅能够出色演绎各种高音乐器的固有音色并使其层次更加清晰分明,而且也使中低音乐器的声音还原悦耳,立体声效果更真实,声场方位感更明确。目前DVD-Audio阵营的技术先锋为英国Merdian(子午线)公司,这是一家生产Hi-end级别数码音频产品的大碗,其缔造者早期就参加了CD格式的制定,对数码音频格式有着独到的见解,其定价20多万人民币的顶级DVD-Audio播放系统Reference8000堪称全球高烧友心目中的麦加圣地,技术实力无庸置疑。不过目前DVD-A阵营软件的跟进速度不容乐观,加上日本公司的心不在焉,使得DVD-A仍显得曲高和寡,和SACD的高歌猛进形成强烈反差。
  后记:目前的音频格式之争错综复杂,除了以上介绍的4种较常见的之外,DTS公司的DTS CD、Dobly公司的SURROUND CD等只能称之为"概念化CD衍生品",多为显示公司实力和满足另类玩家猎奇需求的非主流制品,本文限于篇幅就不再惘述了。
###不错了,分享,谢谢楼主发布啊

    分享到:



1